两会焦点:革新优化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来源:互联网作者:苏
民建中央提出《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提案》。 提案介绍,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比例过低,2018年,我国动力电池回收量仅占总报废量的7.4%,既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,也造成资源浪费。当前,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顶层设计有待加强,回收利用体系仍未建立,回收工艺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,回收利用企业盈利难。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: 1.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顶层设计。 一是在动力电池梯级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、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,统筹部署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示范应用。二是制定废旧动力电池回收、运输、储存等法律法规,并梳理和规范相关标准,积极引导行业相关企业参与标准制定。 2.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。 一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,构建规模化、高效化、可追溯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。二是积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。三是遵照有限梯级利用的原则回收。依托动力电池健康状况评估技术,尽力回收动力电池的剩余价值,同时回收具有较高提取价值的元素。 3.加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研发。 一是开发动力电池自动化拆解技术,提高金属的物理回收率。研发动力电池单体、动力电池模组、动力电池包的自动化拆解设备。二是开发正极、负极材料回收技术,大幅提升镍、钴、锰、石墨等的回收率,发展高价值化学材料的定向循环技术,形成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。三是开展锂离子电池循环技术研究。 4.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商业化发展。 一是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激励实施细则。二是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效益评估。开展动力电池成组集成技术成本分析,以及再利用场景的经济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,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商业模式试点示范。三是积极探索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场景和潜在市场。包括储能、智能电网的削峰填谷、偏远地区分布式供电、通信基站后备电源及家庭电源调节等领域。四是拓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。开展“互联网+动力电池回收”、O2O、APP、微信等多种形式的共享共用模式,充分挖掘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。 同时,5月22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2020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表示,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.75万亿元,比去年增加1.6万亿元,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,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。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“两新一重”建设,主要是: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,拓展5G应用,建设充电桩,推广新能源汽车,激发新消费需求、助力产业升级。 动力电池领域代表也从多角度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多方位建言,简要包括:
|